信 息 报 送
2012年第83期
报送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签发人:沈瑞林
南医大实施“五大工程”,提升教学质量
近来,南京医科大学认真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召开教学工作大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附属医院院长高峰论坛等方式,部署实施“五大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培养模式创新工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为载体,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基础,以素质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针对制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开展以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改革为核心的综合改革,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促进自主学习,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索新形势下医学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实施“实践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完善以“实物教学”、“床边教学”和“模拟诊疗”为主体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设置参与式早期临床课程,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和临床技能。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平台,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自主设计实验,探索科学问题,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实施临床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教学基地考评验收制度,强化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中心建设。
三、实施“优质资源建设工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校已经建设了具有医学特点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和配套的模拟仿真实验系统及医学资源库,并整合成一体化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今后,将构建涵盖绝大部分临床医学和相关专业教学内容的教学素材库,按照“教考分离”目标建设专业试题库用于学生自测和过程评价;开设专门的视频教学录播教室,支持各专业核心课程、联合课程和相关的跨学科课程的视频公开课;整合数字化校园、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资源,为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支撑。注重与国内外大学及社会教育机构的合作共建和资源共享,形成征集、整合、交流、自建的发展模式,形成面向教学、内容丰富、动态管理、研教一体的优质教学资源库。
四、实施“教师发展激励工程”,激发教师内在动力
学校建立和完善教师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例如:教授、副教授必须为本科生授课,平均每学年不少于30学时;对教师教学质量综合测评排名10%的教师适度提高课时津贴标准,排名后5%的将进行质量跟踪;对于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在职称晋升时可适用“特别推荐程序”。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导师制、学历学位提升、教师轮训进修、海外短期教学训练等培养计划;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实施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发展计划;坚持校领导听课,督导专家督教、督学制度。
五、实施“教学管理创新工程”,构建科学考评体系
学校坚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教学质量评估与反馈、网络测评运行与管理等相关制度,促进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指标的客观化、科学化;强化政策引导,鼓励教学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结合工作实际,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包括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改实验,等等。